高考结束,不少学子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仍约有20亿人口居住在疟疾流行区,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学子出国前可以到疾控部门咨询目的地是否属于疟疾流行区,了解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俗称 ‘打摆子’ ‘发疟子’,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叫疟原虫,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4种。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三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两日发作一次;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周期不很规律,之所以叫恶性疟,是因为容易进展为重症,严重时会出现昏迷、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
由于患者感染疟原虫的种、株差异以及感染程度的高低、个体免疫状态的强弱等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发冷、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主要体征为脾大和贫血。发冷期骤起畏寒、剧烈寒战、口唇发绀、皮肤苍白,可有头痛、肌痛、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持续十几分钟后进入发热期,寒战停止,继而高热,体温高达39-41℃,患者颜面潮红、头痛、口渴,发热期一般持续2-6小时。出汗期高热后突然大汗,体温骤降,患者感觉明显好转,但困倦思睡,此期约2-3 小时。整个典型发作周期历时6-10小时,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疟疾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吸血传播,还可以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2021年6月30日,中国正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但是据WHO估计,全球目前仍约有20亿人口居住在疟疾流行区,特别是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专家提醒,学子出国前可以到当地疾控部门咨询,了解目的地是否属于疟疾流行区,配备蚊帐、蚊香等防蚊物品。在境外疟疾流行区的留学生出现发冷、发热等症状要及早到当地医院检查和治疗,不可按感冒盲目自治。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简便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在原始森林和河洞附近逗留,若需要到郊外或森林,尽量避开晨早或黄昏按蚊活跃时段(传染疟疾蚊子的活动规律一般是晚上8:30-次日4:00)。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服、长裤、帽子,减少皮肤外露。使用蚊帐、蚊香等灭蚊措施,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效果更好,居住地晚间关好纱门窗。使用含DEET(避蚊胺)水剂的驱蚊水水,涂在外露皮肤上,出汗后需要再次涂上。境外旅行期间,应详尽记录所到地方,以防当自己怀疑感染疟疾时可向医护人员提供可靠资料。
归国途中如出现发冷、高烧、出汗等类似感冒症状时,要及时、如实告知交通工具上的乘务人员或入境口岸海关工作人员,并配合做好自我隔离和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