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于带状疱疹的十个常见认知误区
最新动态
关于带状疱疹的十个常见认知误区
2025-08-022




带状疱疹是疼痛科和皮肤科的常见病,民间又称“蛇缠腰”“生蛇”。水痘带状疱疹在人体内首次感染时常表现为水痘,之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病毒会被再次激活,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在相应皮节引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至皮损愈合期间的疼痛;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通常是指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具有持续性且疼痛性质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带状疱疹,人们常常存在着诸多认知方面的误区。这些认知上的偏差,有可能导致患者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从而对病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以下是有关带状疱疹的十个常见认知误区。


图片
误区1


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年轻人不会出现疱疹后神经痛。

事实


研究发现,50岁以上、免疫缺陷、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更易患病,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也更高。虽然老年人(尤其50岁以上)风险更高,但免疫力低下、压力大或患有慢性病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病,且神经痛程度未必更轻。所以,无论什么年龄段,都不能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掉以轻心。

误区2


皮疹消退后,皮肤愈合了,疼痛就会完全消失。

事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的发生率为5% ~ 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30% ~ 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即使皮疹消退了,要是还感觉到疼痛,可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进行疼痛治疗。早期规范治疗或疫苗可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

误区3


神经痛是“绝症”,疼痛只能硬扛,没有有效疗法。有些患者在遭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折磨时觉得只能默默忍受疼痛的煎熬,这种绝望的想法让他们放弃了寻求治疗和帮助的希望。

事实


一旦出现条带状的剧烈疼痛,无论有无疱疹出现,都建议立刻前往疼痛科就诊。及早诊断,采用足量的、全程的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方案,迅速控制病情发展,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现代医学也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比如说药物治疗,像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克利加巴林这些药物,对于减轻神经痛就有比较好的效果;疼痛严重时可使用强效镇痛药物。除了药物,还有神经阻滞、脊髓电刺激等治疗手段,可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中医中药治疗,微针治疗如颊针、揿针、内针等具有消炎、止痛、神经调控等作用,对带状疱疹神经痛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物理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超激光、红光治疗等,及热敷、按摩、理疗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关键是要尽早介入治疗,不要等到疼痛难以忍受了才想到去治疗,那样可能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误区4


疱疹不会传染给他人。不少人以为带状疱疹只是自己身体内部出现的小问题,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他们在患病期间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和家人朋友密切接触,却不知道这样可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健康风险。

事实


在带状疱疹处于活动期的时候,患者皮肤上的水疱液里面是含有病毒的。如果身边有那些从来没有患过水痘,而且也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旦接触到这些水疱液,就很有可能被感染。被感染的人不会直接得带状疱疹,而是先得水痘或隐性感染。所以,为了他人的健康着想,带状疱疹患者在患病期间还是要适当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带状疱疹的传染性通常会在皮损完全结痂脱落时结束。这个过程通常持续2~3周,但具体时间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误区5


得过一次就终身免疫。很多人觉得,只要得过一次带状疱疹,身体就会产生抗体,以后就再也不会复发了。

事实


实际上,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带状疱疹是有可能复发的。尤其是那些本身患有癌症、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是HIV感染者,他们的免疫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还有一些人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状态下,身体的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这些人群来说,复发的可能性相对更大。所以,即使曾经患过带状疱疹,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误区6


只有腰部才会长带状疱疹。由于带状疱疹在民间有“缠腰龙”这个俗称,所以很多人就误以为带状疱疹只会出现在腰部。一旦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类似症状,他们可能就不会往带状疱疹这方面去想,从而耽误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事实


带状疱疹可不会只局限于腰部,它可以沿着人体的任何神经分布生长。比如有的人会在眼、耳朵和面部出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有可能影响到视力和听力。除此之外,颈部、胸背部等部位也都可能出现带状疱疹。还有,无疹型带状疱疹可仅出现神经痛而无皮损发生;顿挫型带状疱疹表现为神经痛伴丘疹和红斑,但无水疱。而且不同部位出现带状疱疹,引发神经痛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异常的皮疹和疼痛时,也要考虑到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误区7


疼痛是皮肤问题,与神经无关。很多患者在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只看到了皮肤表面出现的疱疹和损伤,就单纯地认为疼痛是由皮肤问题引起的,完全忽略了神经损伤这个本质原因。

事实


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攻击的是人体的神经纤维,正是因为神经纤维受到了损伤,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不能仅仅着眼于皮肤表面的症状,更要针对神经的修复和痛觉的调控来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疼痛,促进病情的恢复。

误区8


疫苗对预防神经痛无效。有些人认为接种疫苗的作用仅仅是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对于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没有什么作用。即使打了疫苗,该得神经痛还是会得,所以就不太重视疫苗接种。

事实


实际上,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可以降低90% 以上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就算不幸还是发病了,接种过疫苗的患者症状也会相对较轻,疼痛持续的时间也可能会缩短。所以,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误区9


民间偏方可根治神经痛。有些患者在饱受带状疱疹神经痛折磨的时候,病急乱投医,听说一些民间偏方,就盲目地去尝试。

事实


不可否认,有些民间疗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一些暂时的舒适感。但是,这些偏方并不能替代规范的医学治疗。如果盲目地依赖偏方,而不去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很有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对待民间偏方一定要谨慎。

误区10


疼痛轻微时无需就医。很多患者在刚开始感觉到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时候,觉得疼痛还比较轻微,能够忍受,就认为不需要去医院看病。他们想着等疼痛变得剧烈了再去治疗也不迟,这种拖延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事实


在带状疱疹发病的早期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在发病后的72小时内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显著降低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要是一开始因为疼痛轻微就不当回事,拖延时间,随着病情的发展,神经损伤会越来越严重,后续治疗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所以,一旦发现有单侧皮肤出现刺痛或者灼烧感,哪怕还没有出现皮疹,也应该尽早就医。


总结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病毒损伤神经导致的急慢性疼痛,及时接种疫苗、早期规范治疗是关键。若出现单侧皮肤刺痛/灼烧感(即使无皮疹),建议及早到疼痛科就诊,避免发展为顽固性疼痛。












   来源 |  中苗人vac

往期精选



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2025 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第七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青岛成功召开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京成立

会后报道 | 2025国际旅行卫生学术交流会暨第六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第五届第七次理事会暨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圆满召开

旅行医学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HA/TC2)成立大会暨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