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警惕“餐桌隐患”:食源性大肠杆菌腹泻的预防指南
最新动态
警惕“餐桌隐患”:食源性大肠杆菌腹泻的预防指南
2025-08-293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拉肚子似乎是件小事,但你知道吗?2011 - 2022年这12年间,我国共报告413起由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平均每年近40起!导致8127人患病、2565人住院,甚至出现1例死亡病例。这些看不见的肠道杀手就潜伏在餐桌周围,了解它们的特性并做好预防,对每个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一、认识食源性致泻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常见细菌,多数时候无害,但部分致病性菌株会引发急性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这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被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DEC,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

在我国,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等是最主要的“杀手”。它们就像隐藏在食物中的隐形刺客,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健康危机。

二、这些高危场景需警惕

(一)高发场所:集体用餐风险高

数据显示,学校食堂是最容易发生暴发的场所,占所有暴发案例的21.79%,且由此导致的患病和住院人数占比分别高达39.45%39.06%。这是因为学校食堂用餐人数多、食物制作量大,若存在生熟交叉污染或加热不彻底等问题,极易引发集体感染。

除此之外,餐馆(21.55%)、农村宴席(8.23%)也是高发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唯一的死亡病例就发生在单位食堂,提示集体用餐场所的食品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二)高危食物:动物源性食品需当心

在明确食物来源的暴发案例中,27.36%由动物源性食品引发,其中肉类是重灾区,鱼、蛋、乳制品也可能携带病菌。此外,由多种食材混合制作的复杂食品(如拼盘、套餐)占比达20.34%,因食材来源复杂,污染风险更高。

(三)时间规律:夏秋季节是高峰

这类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74.5%的暴发集中在5-9月。7月是暴发最多的月份(63起),9月则是患病和住院人数的高峰,这与夏秋季节气温高、食物易变质,以及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在外就餐频繁密切相关。

(四)地区差异:饮食习惯影响风险

从地域来看,云南省报告的暴发案例最多(42起),而北京、新疆、河北最少(各2起)。这与当地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比如云南部分地区有食用生肉的传统,增加了感染风险。不过,地区监测能力的差异也可能有影响。

三、实用预防指南:守护餐桌安全

(一)食物处理:严把加工关

1. 彻底加热:动物源性食品(肉、蛋、水产)必须烧熟煮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尤其是肉类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确保杀灭病菌。

2. 生熟分开:处理生肉、生水产的刀具、砧板要与处理熟食、蔬果的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盛放生熟食物的容器也要严格区分。

3. 合理储存:剩菜应及时冷藏(2小时内),冷藏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常温下食物存放不超过2小时,高温环境(>32℃)不超过1小时。

(二)场所选择:擦亮就餐眼

1. 优先正规场所:在外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口碑佳的餐馆,避免光顾无证摊贩或卫生状况差的街头小吃。

2. 集体用餐监督:学校、单位食堂应定期自查食品安全,公众发现食堂卫生问题可及时向管理方或监管部门反映。

3. 农村宴席注意:农村集体宴席需选择有资质的承办方,确保食材新鲜、加工环境清洁,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

(三)个人习惯:筑牢卫生线

1. 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外出无洗手条件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2. 喝安全水:饮用水需烧开后饮用,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瓶装水开封后应尽快喝完,避免污染。

3. 注意蔬果清洗:生吃的蔬菜、水果需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有条件时可去皮食用,减少表面可能残留的病菌。

(四)特殊人群:加强保护力

儿童、老人、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是高危群体,需格外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频率;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应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和食材溯源。

四、出现症状怎么办不能拖延就医

若食用可疑食物后出现腹泻(尤其是水样便或黏液便)、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饮食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可痊愈,但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脱水、肾功能损伤等,需警惕。

总结:食源性大肠杆菌腹泻发病率高,尤其是夏秋季,旅游热点地区,动物源性食品等;不过食源性腹泻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将预防措施融入日常饮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共同守护“餐桌安全”,远离肠道杀手

数据来源:
中国2011-2022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疫情

往期精选



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2025 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第七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青岛成功召开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京成立

会后报道 | 2025国际旅行卫生学术交流会暨第六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第五届第七次理事会暨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圆满召开

旅行医学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HA/TC2)成立大会暨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