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旅行日益频繁,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也在增加。但你知道吗?做好旅行前的健康防护,不仅能避免生病,还能帮你省下不少麻烦和费用。近期《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近40年的全球数据,总结出了哪些旅行前健康干预措施最“划算”,今天就为大家划重点!
一、这些疾病防护,性价比最高!
研究发现,针对以下传染病的旅行前干预措施,在高风险地区旅行时具有明确的成本效益,建议重点关注:
1. 甲肝:疫苗接种是“性价比之王”
甲肝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尤其高发。研究显示,无论你是去亚洲、非洲还是拉美,提前接种甲肝疫苗都比事后治疗更划算。
适用场景:所有前往高流行地区(如印度、东南亚农村)的旅行者,尤其是喜欢品尝街头小吃的人。
小贴士:如果小时候没接种过甲肝疫苗,出发前筛查抗体后再接种,能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2. 疟疾:预防药物比治疗便宜10倍!
在非洲撒哈拉以南、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蚊子叮咬可能致命。研究证实,提前服用抗疟药物(如阿托伐醌-氯胍)的成本效益远高于感染后治疗。
关键影响因素:保险报销能大幅提高抗疟药物的“性价比”。例如在法国,医保报销65%抗疟药费用后,旅行者使用率显著提升,感染率下降超40%。
注意:抗疟药需根据目的地的疟原虫耐药性选择,务必提前咨询医生。
3. 麻疹:MMR疫苗“一箭三雕”
麻疹传染性极强,尤其在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仍有流行。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避免回国后传染给家人。
重点人群: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儿童、免疫力较低的人,以及前往麻疹高发区(如菲律宾、印度)的旅行者。
4. 伤寒:去“亲友家串门”更需疫苗
伤寒通过污染食物传播,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常见。研究发现,若前往高流行区(如印度农村),或计划长期与当地居民密切接触(如探亲),接种伤寒疫苗很划算。
二、这些防护措施,按需选择更明智!
有些疾病的防护措施需要和疫苗相结合,成本效益受旅行场景影响较大,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 狂犬病:高风险人群才需提前接种
狂犬病致死率几乎100%,但普通旅行者感染风险低。研究建议,仅以下人群需提前接种:
长期停留(超过1年)在狂犬病高发区(如印度、非洲农村);
可能接触动物的人群(如兽医、志愿者);
前往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受伤后难以及时获得狂犬疫苗的人。
2. 霍乱:疫苗推荐“高风险”场景
霍乱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强烈建议结合食物和水的预防措施和洗手; 这些情况下接种疫苗更具成本效益比:
前往高传播地区旅行
目的地正爆发霍乱(如近年非洲部分地区)
如果计划长期停留、无法保证饮水安全时
3. 旅行者腹泻:疫苗接种有益处
鉴于抗生素耐药率,成本效益分析中评估的预防策略不再适用。模型分析表明,疫苗接种在预防常见旅行者腹泻的病因方面具有益处。
4. 日本脑炎:农村长期停留才需疫苗
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病在亚洲农村高发,但城市短期旅行风险低。若你计划在东南亚、南亚的农村地区停留超过1个月(尤其是雨季),接种疫苗更划算。
三、影响防护措施“性价比”的3个关键因素
同样的防护措施,对有些人划算、对有些人不划算,主要取决于这几点:
旅行频率和时长:频繁出差、长期旅居者,比短期游客更需要提前接种疫苗或准备药物。
目的地流行程度:去高风险地区(如非洲疟疾区)比低风险地区(如欧洲)更需要严格防护。
旅行目的:探亲访友(常接触当地人群)、户外工作者,比纯观光游客感染风险更高,防护措施需更严格。
四、旅行前健康防护,做好这3步就够了!
提前咨询专业医生:根据目的地、旅行时长和自身健康状况,定制防护方案(如疫苗接种、药物准备)。
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通过疾控平台(国内可以是疾控,海关以及一些旅行相关平台),查询实时传染病风险。
别忽视基础防护:勤洗手、喝瓶装水、防蚊措施(蚊帐、驱蚊剂)等,成本低却能防住大多数传染病。
总结:旅行前花小钱,旅行中少遭罪
传染病不仅影响旅行体验,治疗费用可能高达数万元,甚至危及生命。做好旅行前的健康防护,是最“划算”的投资。记住:出发前花1小时咨询医生,比回国后花1个月治病更明智!
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2025 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第七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青岛成功召开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京成立
会后报道 | 2025国际旅行卫生学术交流会暨第六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第五届第七次理事会暨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