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际旅行健康 | “食人菌”的真面目
最新动态
国际旅行健康 | “食人菌”的真面目
2024-09-249

链球菌中毒性

休克综合征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俗称“食人菌”感染症,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可怕的感染症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呢?


STSS是什么?



STS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败血性休克。它并不是一种新型感染症,根据文献记录,美国1987年报告了首例病例,之后,欧洲、亚洲也报告了病例。日本最初的典型病例报告于1992年,此后每年确诊病例约一两百例。



STSS的病原体


其实,“食人菌”感染症的病原体学名为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又叫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每年冬春季在儿童中流行的链球菌性咽炎,以及夏秋季儿童易感染的传染性脓疱病和猩红热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


其中,有些致病性较强的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可以引起一些侵袭性疾病包括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脑膜炎等。而STSS是链球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



STSS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STSS 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初期症状一般是发热、咽喉疼痛以及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低血压等败血症症状,继而可出现软组织病变、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48小时。





STSS是如何传播的?


导致STSS的溶血性链球菌一般经鼻腔、咽喉黏膜进行飞沫传播和经伤口等进行接触传播。因此,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近期接受过手术的人、近期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疾病的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如何预防STSS?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戴口罩、勤洗手等日常防护措施可大幅降低感染风险。

STSS的初期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感冒,因此早期识别、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对症处理尤为关键,有感染风险者需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高热谵妄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海关温馨提示

出境前

建议您咨询当地海关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相关信息。

旅途中

前往STSS疫情风险高的国家或地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行途中戴好口罩、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加强室内通风,同时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发热、畏寒、腹泻、头痛、喉咙痛、肌痛、意识混乱和嗜睡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入境时

如果您回国时出现上述症状,应当主动向海关申报,并配合医学排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时诊治,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播。


   来源 |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往期精选



●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

 第五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第五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

● 第三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2024年“全国疟疾日”主题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 国际旅行防疫物资包等专利转化专题工作会在青岛成功召开

● 关于向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大会投稿的通知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2024年标准化暨分支机构年会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成功举办团体标准培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