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州7天新增163例登革热病例!不见面也能传染!
最新动态
广州7天新增163例登革热病例!不见面也能传染!
2024-09-2521

今年以来

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

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截至8月底

已有80多个国家/地区

报告了超过1000万例登革热病例

和6000多例相关死亡病例

 发病数为2023年同期的3倍 


广州7天报告163例


当前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5月以来广州市已陆续报告多例本地和输入登革热病例。


据广州疾控,2024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全市报告新增163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152例)增加11例,环比增加7.24%。无重症、死亡病例报告。



其中,本地病例146例,分布在白云区28例,荔湾区26例,番禺区25例,越秀区17例,增城区、花都区、海珠区各9例,天河区7例,南沙区6例,从化区、黄埔区各5例。


输入病例17例,分布在增城区7例,越秀区3例,从化区2例,海珠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黄埔区各1例。


广州最新提醒

这些区域有登革热传播风险


广州疾控提醒您

截至9月23日

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

存在传播风险,请注意防范!



广州市媒介伊蚊风险点分布


据广东疾控消息

2024年9月上半月

全省共监测到30个媒介伊蚊

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

其中广州市有6个

具体位置如下


风险提示指标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提示指标包括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法BI)和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MOI)。


BI>20或MOI>20时,意味着媒介伊蚊密度较高。


当一个地区出现多个监测点BI>20或MOI>20时,意味着该地区登革热流行风险较高。


登革热防控小常识


 /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 何时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 


如果您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或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当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


 / 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1、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保持环境整洁。如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或改为土培,避免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2、外出尽量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露的皮肤上涂蚊虫驱避剂。


3、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和(或)电驱蚊器等灭蚊产品。


4、蚊虫叮咬高峰期(早上7-10点和下午4-7点)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或其他蚊虫习惯栖息的阴暗潮湿处逗留过久。

   来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往期精选



●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

 第五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 第三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2024年“全国疟疾日”主题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 国际旅行防疫物资包等专利转化专题工作会在青岛成功召开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2024年标准化暨分支机构年会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成功举办团体标准培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