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际旅行健康 | 出境必看 带你了解奥罗普切热
最新动态
国际旅行健康 | 出境必看 带你了解奥罗普切热
2024-10-1525



什么是奥罗普切热

奥罗普切热是由奥罗普切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主要由媒介吸血昆虫如蚊、蠓等叮咬传播。奥罗普切病毒的基因组由三节段单链负义RNA构成,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10纳米,属于泛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该病毒于1955年首次从一位发热的林业工人血液中分离得到,病毒根据该患者的居住地Vega de Oropouche村命名。


奥罗普切热的传播方式

奥罗普切热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分为两种循环:密林型循环城市型循环








1

密林型循环:病毒在树懒、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野鸟宿主中贮存并相互传播。

2

城市型循环:疾病在人间传播,吸血昆虫如蠓、蚊虫等媒介以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方式使病毒扩散。


奥罗普切热的主要症状

奥罗普切热的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被叮咬感染后的3~12天(多为4~8天)开始出现症状。患者发病突然,通常出现高热、头痛、眼眶后疼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畏光症状,并可能出现复发。

大多数患者会在7天内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周才能康复。正是因为奥罗普切热的症状与其他虫媒病毒感染较为类似,并且感染者可自我恢复,在临床中往往容易被误判或忽略,从而低估了其流行范围,导致疾病突然发生和流行。目前,还没有研发出可以在临床上使用的针对该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或疫苗。



如何预防奥罗普切热


户外活动时,注意防蚊、防蠓,多穿浅色长袖长裤,或及时喷涂驱蚊剂等,在草丛中行走时注意扎紧裤脚。

居家生活时,使用蚊帐、纱门和纱窗等工具减少蚊虫进入,保持周边清洁卫生,清洁积水和湿垃圾,减少虫媒孳生。



海关提醒

1

建议您咨询当地海关或其所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相关信息。

2

有奥罗普切热疫情地区旅居史的,入境后2周内一旦有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

3

来自奥罗普切热疫情报告的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工具,乘务人员应密切关注途中旅客健康状况,发现(包括在旅客主动申报中发现)有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的旅客,应及时向海关报告。

    



   来源 |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往期精选



●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

 第五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 新修订的国境卫生检疫法自2025年元旦起施行

● 第四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召开2024年标准化暨分支机构年会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成功举办团体标准培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