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多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该病的发生记录,严重危害人及动物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二类动物疫病,同时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二类动物疫病。
01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属螺旋体目,菌体纤细,长度一般为6~20 μm,直径平均为0.1~0.2 μ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或S等形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像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泼,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做快速旋转。
电镜下钩体为圆柱状结构,最外层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内为胞壁,再内为浆膜,在胞壁与浆膜之间有一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一侧。钩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钩体的胞壁成分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相似。
钩体在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这对该菌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其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均较弱,56℃条件下10分钟即可被杀死,60℃只需10秒;对常用消毒剂如0.5%来苏、0.1%石炭酸、1%漂白粉等敏感,10~30分钟可被杀死;对青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02
流行病学
01
传染源
肾长期带菌的鼠和猪是钩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其他常见的引起传染的动物还有犬和牛类,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
02
传播途径
感染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带菌动物或间接接触被带菌动物尿液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
受污染的水源等被称为“疫水”,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人接触疫水后,钩体能穿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摄入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钩体也可经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此外,钩体还可经吸血昆虫传播。
0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风险与接触钩体的机会和机体免疫力有关。
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农牧业从业者、水上运动人员、抗洪抢险人员、卫生工作者、污水处理工人等。
03
临床症状
01 动物感染钩体
狗患病后的临床症状可能因其年龄、免疫力、感染钩体血清型的毒力和环境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停止进食、饮水量和尿液量增加、呕吐、腹泻、虚弱和精神沉郁、肌肉疼痛、僵硬、结膜炎(红眼)、呼吸困难或者咳嗽、黄疸、发热等症状。
猫钩体病又称猫传染性黄疸,是由鼠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因猫捕食病鼠而感染,临床上以可视黏膜黄染、出血及血尿为特征。
02 人感染钩体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肌肉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种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04
海关提醒
应注意避免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接触疫水(如游泳、嬉水、涉水)。加强个人防护、皮肤涂布防护药。尽量穿着长筒靴戴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
同时,为防止人畜共患病从境外传入,保护我国国门生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海关提醒您:
1. 下列物品禁止进境:
(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
(2)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3)动物尸体。
(4)土壤。
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2. 进(过)境人员禁止携带、寄递《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中规定的物品。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违反上述规定者,海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来源 |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