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春节出境游,防病知识要知晓
最新动态
春节出境游,防病知识要知晓
2025-01-24104





2025

The Spring Festival

2025年春节假期即将到来,互联网上出境游搜索指数同比增幅51%,新加坡、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地成为旅行热门目的地。然而,出门旅行在感受美好风景和人文风情的同时,也可能会面临各种传染病的风险





国家之间有边境,疾病扩散无边界

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1位外籍人员,有刚果(金)旅居史

澳门2025年第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烟台确认1例境外输入疑似疟疾病例为罕见的恶性疟和卵形疟两种疟原虫混合感染病例。


据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11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在海外旅行风险方面,建议出国旅行者重点关注大洋洲法属波利尼西亚、非洲佛得角和苏丹、南美洲巴西、亚洲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老挝、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登革热疫情,非洲加纳、苏丹、津巴布韦、南苏丹、刚果 (金)和也门的霍乱疫情,南美洲巴西和亚洲国家印度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南美洲巴西的奥罗普切热疫情以及亚洲印度的寨卡病毒病疫情,一般关注非洲、亚洲的脊髓灰质炎、猴痘疫情,北美洲、欧洲的登革热,北美洲、南美洲的奥罗普切热,非洲的霍乱,南美洲的A组链球菌感染、黄热病,亚洲的基孔肯雅热,非洲的拉沙热,南美洲、欧洲的西尼罗病毒病疫情


春节出游,尤其是境外游的tips,大家了解多少呢?没有做好攻略没有关系,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春节出境旅游的健康小贴士,陪伴您和家人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和快乐的春节假期。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分为分支Ⅰ型和分支Ⅱ型。

临床症状:皮疹为最常见的症状,出疹前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出现在口腔、肛门、生殖器等部位,肛门皮疹易引起细菌感染,出现脓肿、溃疡后影响排便。

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渗出物为主;物品也可引发感染,但传播效率较直接接触低。

预防措施:1)日常生活中不接触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2)前往流行地区的人员应提前了解当地疫情,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当地野生动物接触,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3)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检测。4)归国后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登革热


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南亚、南美)常见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乏力以及皮疹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

预防措施:1)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裸露。2)使用含有避蚊胺、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3)避免在日出后及日落前的两小时外出,这是伊蚊叮咬的高峰时间。4)回国后15天内,如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霍乱


是一种急性腹泻感染,由摄入受到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典型病例以急性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可迅速发展为循环衰竭,并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也可引起感染。

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卫生,到霍乱流行地区旅行,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未烹熟的海鲜、水果、蔬菜等。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3、接种疫苗,在霍乱流行地区旅行和工作的人员,建议提前3周或4周接种霍乱疫苗。





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

临床症状:90%以上的感染者无临床症状;4%~8%的感染者为顿挫型;约1%感染者为无瘫痪型;约1%感染者为瘫痪型。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1)了解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流行情况,提前接种疫苗。免疫力低下人群建议全程接种灭活疫苗。2)应避免低龄儿童和免疫缺陷人群前往脊髓灰质炎流行国家。3)若出境时有不适症状出现,需主动向海关申报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周期性发作高热、寒颤、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汗和疲劳感(俗称“打摆子”)。严重可导致贫血、肝脾肿大、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问题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蚊子叮咬传播;垂直传播;输血传播。

预防措施:1)应防止蚊虫叮咬,穿着浅色长袖衣服、长裤、帽子,减少皮肤外露。2)避免在晨早或黄昏按蚊活跃期间在森林和河涧逗留。3)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涂在外露皮肤上等,并且准备好抗疟药品以备不时之需。4)归国后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咽喉痛和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也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高危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更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1)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2)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3)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临床症状: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和红眼,随后症状加重,以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口黏膜斑和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

传播途径: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亦可被传染。

预防措施:1)出境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麻疹疫情信息,可选择在出境前3日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2)来自麻疹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18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3)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的咳嗽,且伴有“鸡鸣”样吸气性吼声。该病病程较长,可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卡他期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咳嗽、流涕、喉咙微痛等。随着病情进展,痉咳期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发出一种类似“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可咳出大量黏稠痰液,伴有呕吐。

传播途径: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预防措施:1)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2)在境外旅途中,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均衡饮食,规律作息。3)在出入境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主动向海关申报,并配合海关完成检疫流程。




旅行者腹泻


是旅行中最常见的疾病,当旅行者从其习惯的生活环境进入到其他环境或在返回后发生腹泻症状。

临床症状:24小时内有3次或3次以上的不成形大便,或者是不成形大便次数不定但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致病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从而引发腹泻症状。

预防措施:1)避免进食被污染的水或食物。2)提前口服抗生素应对感染,在感染后及时治疗有较好的预后。



    来源 | 疫苗预防交流

往期精选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第五届第七次理事会暨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圆满召开

 旅行医学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HA/TC2)成立大会暨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 新修订的国境卫生检疫法自2025年元旦起施行

● 为艾发声、共筑防艾长城—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在京举办

●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十四届亚太旅行医学会年会并进行工作会谈

●  第五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